彭历洲,法国雷恩高等商学院硕士研究生,现任上海太平洋人力资源发展中心副总裁、上海是松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美术学院助理研究员、上海外国语大学贤达经济人文学院客座教授。
彭历洲,号如是轩主人,书画泰斗陈佩秋先生入室弟子,从事文化教育行业近十年,曾任上海外国语大学贤达经济人文学院宣传部负责人、《富世》杂志专栏作家。先后参与高校文化产业专业教学与行政工作、主持高校宣传工作,近年来主持筹划中国交建、青岛出版集团等重大课题项目。同时擅长海派书画鉴赏、文玩杂件收藏、国画、书法,曾多次接受ICS英语频道《爱收藏》节目、《新民晚报》、《东方早报》、《理财周刊》、《浙江日报》、《美术名家课堂》等知名媒体机构采访。
提问一:今天非常荣幸能采访到彭历洲老师,先请彭老师自我介绍下:
我是彭历洲,毕业于法国雷恩高等商学院,法国回来后在高校为学生授课并担任宣传部负责人,这几年也在企业参与设计运营了一些教育培训和文化项目。笃好国学,嗜读三教典籍,也爱收藏。由于家里长辈和画坛众多名家的影响,我觉得书画是融入我血液当中的,是我一辈子的使命。外婆的祖上是宁波小港李家,是当地的名门望族,人才辈出,李家的千金李秋君与张大千是毕生的挚友,李秋君对张大千绘画事业给予了很多的支持,大千曾一度居住宁波李家,两家人关系融洽,小时候经常听长辈说起他们的故事。
对于海派书画的学习,我从小至今一直没有中断过。在绘画上,我的老师陈佩秋先生,对我的影响非常大,我常常带着自己的作品向她请教。先生总会在仔细观看一番之后,给出她的建议,在与先生的一次次交流之中,也让我深刻感受到了先生的绘画精髓。
陈佩秋先生曾经跟我说,希望我今后能够一辈子爱中国画,爱中国传统文化。这句话也让我深深感到,绘画艺术博大精深,而学好中国文化更是尤为重要,唯有不断努力钻研探索才能得其一二。
在书法领域,我非常敬佩赵朴初先生,他既是书法家,也是佛学家、诗人。他忠实地把佛学精粹融化到自己的书法艺术中,他的书法作品在佛门的翰墨史上“功德无量”,永世飘香。我觉得学习赵朴老的字,也就是要像赵朴老学习如何做人。只有真正做一个认认真真做学问,心地慈善,正直笃实的人,才能写出一手好字。
提问二:您在学习中,认识到海派书画的特点和精神是什么?
海派绘画多元并存,没有唯一的领军人物,也没有统一的艺术风格;显示出纷繁庞杂、变动不居的特点,说海派是近现代美术史上的艺术风气或文化现象亦未尝不可。“海派画家”是在近两个世纪之交涌现出来的一支活跃而富有生气的画派,在创作中更加注重新时代的商业性和民俗趣味。海派名家程十发先生曾经说过,“海派无派”,此话反映了海派的真实状况。海派画家创作自由,可谓八仙过海,各显其能,各具特色。海上画派的画家并非指上海籍的画家,而是指各地云集海上的画家,像张大千、吴湖帆、谢稚柳、朱屺瞻等,都不是出生在上海。
海派绘画历经百余年来的发展,早已树立了自身的文化定位和内在的尺度体系。海派绘画折射出的特质是一种有着持续发展能力的文化,兼容并蓄,消化吸收,这种包容性也得益于开放的社会风气中,这两者恰恰折射出上海一贯拥有的城市精神。海派画家的创新精神是在上海这座开放性的城市里养成的一种秉性。从民间来,到雅俗共赏,海派绘画中体现的多元化与创新精神。就像陈佩秋先生的绘画生涯虽然是从宋人工笔花鸟入手,后攻山水,但对八大山人,潘天寿等写意流派的精华,她也是尽情地吸收,化为已有。
提问三:您认为未来哪一类的海派书画作品会是未来受到更多人关注和追捧的?
海派是文化大熔炉,让很多人在这里找到了发展空间。市场则是决定画家的身价和他的画法,如果有很多人买某位画家的画,他可能就变成了潮流。这在海派画家中已经有所体现,但是这也不是绝对的,有实力的画家是可以让市场改变的,特别是从今天的海派画家来看,中西融合,传统和现代的融合,不断推陈出新,这个已经越来越受到藏家的追捧。
以陈佩秋先生为例,她将宋元传统的大山大水体格与现代笔墨形式相结合的开拓创新,既传达出宏阔的山水意境,又充满水色天光的交响,更展现出她人到晚年的通达情怀,一如她简约朴素的衣着,花白的短发,难掩其快人快语、坦率大气的风格。2020年6月4日,陈佩秋以2019年度公开拍卖市场作品总成交额3,203万元人民币名列《2020胡润中国艺术榜》第19位。
提问四:谢稚柳先生与陈佩秋先生被誉为画坛的神仙眷属,您在与陈佩秋先生的交往中,对陈佩秋先生的书画花了很多功夫去学习研究,也得到了陈佩秋先生很多指点和帮助,能不能谈谈您的学习体会?
陈佩秋先生在画上经常题的是“健碧”,源自杨万里“健碧缤缤叶,斑红浅浅芳。幽香空自秘,风肯秘幽香”。“俗话说,好花还要绿叶扶衬,我愿做一片绿色的叶子。”高华阁是陈先生常用的斋名,源于李商隐的古诗《高花》。陈佩秋的花鸟取法两宋,用工笔双勾,赋以重彩,她把中国绘画传统技法和现实生活结合起来,把传统中国绘画元素与西方印象派元素结合起来,形成了鲜明的个人面貌。
诗堂:陈佩秋 画:彭历洲
“我要画画,到生命最后一息”陈佩秋先生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直到生命的最后时间,还在不断进行书画创作,陈佩秋先生有一方闲章,上有“无绝”二字,来自于屈原《九歌·礼魂》中的“春兰兮秋菊,长无绝兮终古”,展现了先生一生对家国、对艺术的执着之念。作为弟子,我觉得不仅要继承她的衣钵,更要将她的精神发扬光大。
每当先生对于我的作品感到满意的时候,总会为我的画作题写诗堂,“云山在望”、“松下憩禽”……一来二往,倒也是收集了不少。陈佩秋先生还特意为集结的这些作品写序,说我的作品“清音雅趣,无不入妙也”。
彭历洲平时注重对古人作品的临习,也不忘记在山川自然中获取真知,同时收集优秀的海派书画大师作品进行学习研究。正如彭历洲老师所讲的,他会通过不断的学习研究,吸取海派绘画的优秀元素,并不断的实践消化,在他日后的作品中,慢慢体现出来。